导航

首页 > 生态伙伴

生态伙伴

数字化校园

发布日期:2016-01-16 浏览量:792

  一、数字校园的概念

  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为各个高等院校提升信息化层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许多高校从十余年前就开始着手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陆续上马了办公自动化、综合教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网络教学等应用系统。但随着信息深入到校园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原来独立建设的应用系统越来越难以适应综合应用的需要。而且随着校园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多,迫切需要统一的管理,对各类人员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上应用的不断增多,Internet 上的安全隐患也不断暴露出来,如何通过体系化的手段来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成为管理人员的一个迫切任务。另外,各类人员也需要一套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来保障自身的信息安全。

  在这个背景下,有关专家学者对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提出了建设“数字校园”的理念:

  数字校园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进而构建一个使各类资源充分共享、各类信息充分流通,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及文化宣传得以广泛应用并能和外部国际互联网沟通的构架合理的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校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了十余年,从最初的保存资料发展到目前,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应用建设、平台建设、整体建设、知识共享。

  图1-1 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第一代高校信息化以网络建设为主,在校园网络基础上构建出一个个解决具体业务的信息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多是松耦合的MIS系统。

   第二代高校信息化是以应用建设为主,在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第三代高校信息化是以服务建设为主导,在第二代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加以实施,将分散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门户系统集成在一起,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另外,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数据共享、流程管理等手段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

   第四代的高校信息化在建设目标和途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SOA架构对应用系统的架构做了进一步改进,实现了异构应用之间实现的无缝整合,并且将应用范围扩展到教学、生活的更大范围,实现了应用整合、内容整合、信息整合、流程整合,进而提供较高级的决策支持系统。由于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得可以在数字空间实现知识共享,最终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他有权限的任何信息服务”。

  很多高校在经历过第二代信息化建设后,建立起众多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远没有发挥信息化效力。

  随着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国内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内容应用方面的欠缺,近几年加大了在应用系统方面的投入。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由于缺乏整体应用规划和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目前在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数字化,忽视了过程的数字化。例如,各校在多媒体机房建设、教务管理系统、电子图书、一卡通等方面投入较多,对教学过程、科研管理、教学评估等的支持相对较少。

  2.重视对管理活动实施信息化,而对教、学、科研这些主体活动的信息化支持不够。例如,教学过程以及其间产生的资料、课件、作业、评价、交流记录等,都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但是目前都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再如,科研过程中涉及的大量交流活动、以及其间产生的知识,都没有纳入到信息管理范围。

  3.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从处理具体业务或者解决局部问题着手,对整个数字空间的高度考虑不足,特别是很少根据业务逻辑设计跨部门的系统。不但导致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而且由于人为地割裂了数字空间与现实校园的内在关联关系,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和混乱。

  4.信息的集成仍然停留在数据整合的层次,主要是通过后台的数据库手段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很少根据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层次看待信息的整合问题,未能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和合理流动,甚至让用户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与服务而不知所措。

  5.重视采购信息系统及其基础设施,而忽视了系统的使用主体——用户。在建设应用系统时,更多的是考虑功能问题和运行效率,而不是从使用人员的角度考虑如何组织信息,用户需要学习和适应不同的信息系统,还要到处去搜集信息,出现信息化时代下的应用低效率问题。

  6.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忽视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由于缺少充足的、专业化的信息服务队伍,致使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故障响应速度不高。

  三、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因素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目前一些高校的实施经验来看,基本上都经过了2-3年的建设周期,其间的整体规划、工程管理、实施推进等工作,牵涉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无论对哪个高校而言,数字校园都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信息工程。综合而言,数字校园建设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分为五类:整体规划、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架构的搭建、建设和管理、运行和维护体系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1-1 数字校园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总结众多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保障数字校园顺利实施的几个关键因素有:

  重视总体规划

  统一标准、规范接口

  加强领导、明晰职能

  应用引导、改进流程

  规范化管理

  进行多种资源的整合

  实行项目监理制

  加强各类风险的规避

  培养复合型教育信息化人才

  群体化进行数字化课件开发

  四、数字校园总体框架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使用SOA架构、数据整合等有效的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高层次的应用整合、内容整合、信息整合、流程整合,进而为数字校园的网络化、数字化提供具体实施的平台。

  借助SOA架构的分层的概念,应建立数字校园资源整合的层次模型,如图所示:



  图1-1 数字校园建设框架